鄭州市中醫院始建于1958年,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院、國家首批全國示范中醫院、河南中醫藥大學直屬附屬鄭州中醫院、全國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、全國愛嬰醫院、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單位、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共建單位、中國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學會腫瘤康復鄭州基地、國家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。
醫院現為一院四區,開放文化宮路總院、汝河路院區、中原路院區3個院區,編制床位1500張,有50個臨床科室及14個醫技科室。在建“宜健院區”位于滎陽市宜居健康城,規劃床位1200張,一期建設600張。
為加快醫院人才梯隊建設,圍繞國家醫學中心(中醫類)建設為中心,為針灸中心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,建立一支較高學術水平、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,滿足醫院學科和專業建設發展需要,我院現面向社會招聘人才:
一、招聘條件
(一)應聘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:
1.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;
2.遵紀守法,品行端正,身心健康,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;
3.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其他條件;
4.愿意服從醫院的工作安排。
(二)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接受報名應聘:
1.曾受過各類行政、刑事處罰的;
2.曾被開除公職的;
3.有違法、違紀行為正在接受審查的;
4.尚未解除黨紀、政紀處分的;
5.法律規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。
二、招聘對象及要求
(一)高層次人才:
1.具備普通高等教育博士學歷,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,特別優秀者可放寬至40周歲;
2.具備下列條件:發表本專業SCI論文1篇及以上,主持或參與國家、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及以上。
(二)實用型人才:
1.應具備普通高等教育碩士及以上學歷;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,有中級及以上職稱者年齡可適當放寬;
2.四證合一,具有一定科研能力。
(三)中醫經典人才:
1.應具備普通高等教育碩士及以上學歷;
2.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0周歲,特別優秀者可放寬至35周歲;
3.能全文背誦四大經典之一;
4.熱愛中醫文化。
(四)緊缺人才:
1.應具備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,中級以上職稱;
2.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,有三級甲等醫院工作經歷者年齡可適當放寬;
3.有證者優先;
(五)優先錄用貧困家庭畢業生,對貧困人口家庭的畢業生,根據醫院招錄需求,同等條件下,優先錄用。
(六)具體招聘崗位見附件1。
三、待遇
1.博士研究生通過鄭州市引進人才綠色通道,可以辦理入編手續。待遇采取一人一議,根據個人學術能力及專業影響力可實行年薪制、協議工資制等。
2.其他人員經醫院錄取后,辦理人事代理手續,按照鄭州市事業單位人員標準同工同酬發放工資、績效。
3.符合鄭州市“鄭聚人才”支持政策的人員,醫院協助申請相關補貼。
四、招聘程序
(一)報名材料及方式:
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:
(二)招聘辦法及時間
1.面向社會公開招聘。
2.程序:網上報名-筆試-面試-考核-試工-體檢-公示-辦理手續。
3.報名時間:自招聘公告發布之日起到2025年3月31日止。
4.筆試、面試時間將另行通知。
五、其它
1.應聘人員應關注醫院官網并保持電話暢通,報名參試人員未按招聘通知要求做的,一律視為自動放棄處理,資格審查貫穿招聘工作全過程,凡發現不符合聘用條件、弄虛作假,違反招聘規定的將隨時取消其聘用資格。
2.應屆畢業生未能如期取得畢業證,此次招聘成績將作廢,不予錄取。
六、聯系方式
地址:鄭州市中原中路191號郵編:450007
聯系電話:0371-61516117
監督電話:0371-61516130(鄭州市中醫院紀委)
醫院網址:http://www.zzszyy.com/
附件1:招聘崗位
鄭州市中醫院2025年招聘計劃 |
||||||
序號 |
類型 |
崗位 |
學歷 要求 |
專業要求 |
人數 |
備注 |
1 |
高層次人才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呼吸方向) |
1 |
|
2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 (內科方向) |
1 |
|
|
3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/中藥學/藥學(腫瘤方向) |
1 |
有課題優先 |
|
4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兒科方向) |
1 |
|
|
5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針推方向) |
1 |
|
|
6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針推方向) |
1 |
現代臨床麻醉與針灸結合進行相關科研 |
|
7 |
研發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藥學 (中藥制劑方向) |
1 |
中藥制劑方向科研及新藥轉化。要求本科、碩士均為中藥相關專業 |
|
8 |
醫師 |
博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針推方向) |
10 |
針灸中心人才儲備 |
|
9 |
實用型人才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急診外科或普外方向) |
1 |
院前急救崗位,十年內不得轉崗 |
10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急診內科或內科方向) |
1 |
院前急救崗位,十年內不得轉崗 |
|
11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/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內科方向) |
1 |
有較好的科研基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,重癥科室崗位 |
|
12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心血管方向) |
1 |
需掌握冠脈介入技術 |
|
13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心血管方向) |
1 |
要求:初步掌握心律失常介入;結構心臟病介入優先。 |
|
14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腦病方向) |
1 |
有較好的科研基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|
|
15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及以上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(腦病方向、神經內科) |
1 |
學術型研究生優先,具有較為豐富的科研經歷和一定科研能力,愿意在臨床工作基礎上從事科研工作。 |
|
16 |
實用型人才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精神醫學或心理醫學方向) |
1 |
|
17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腫瘤方向) |
1 |
|
|
18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腫瘤方向) |
1 |
|
|
19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風濕骨傷病方向) |
1 |
能夠勝任臨床和科研 |
|
20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康復治療方向) |
1-2 |
物理治療方向優先 |
|
21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神經外科方向) |
2 |
|
|
22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普外方向) |
1 |
|
|
23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泌尿外科方向) |
1-2 |
有較好的科研基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|
|
24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肛腸方向) |
3 |
中級職稱優先 |
|
25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兒科方向) |
1 |
要求:有國家級科研課題主要參與者經歷和(或)在中文核心雜志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兩篇以上。 |
|
26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(心血管方向) |
1-2 |
|
|
27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口腔醫學 |
1 |
|
|
28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推拿方向) |
3-5 |
具有臨床經驗者優先 |
|
29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/基礎醫學 (病理學) |
1 |
|
|
30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影像醫學與核醫學/臨床醫學/放射醫學 (CT/MR/X射線方向) |
1 |
本科為臨床醫學專業 |
|
31 |
實用型人才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臨床醫學 (超聲診斷方向) |
1 |
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|
32 |
藥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藥學/藥學 |
4 |
|
|
33 |
實驗 技術 |
碩士 研究生 |
醫學技術 (臨床檢驗方向) |
1 |
|
|
34 |
研究員 |
碩士 研究生 |
基礎醫學 |
2 |
具有心血管方向研究基礎 |
|
35 |
護士 |
碩士 研究生 |
護理學 |
3 |
要求:學習期間有科研立項或參與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 |
|
36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針推方向) |
10 |
針灸中心人才儲備 |
|
37 |
中醫經典人才 |
醫師 |
碩士 研究生及以上 |
中醫學 |
10 |
中醫經典人才儲備,會背四大經典之一。 |
38 |
緊缺人才 |
醫師 |
本科 及以上 |
臨床醫學 (呼吸內科) |
1 |
要求取得中級職稱,熟練掌握纖支鏡技術。 |
39 |
醫師 |
本科 及以上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/臨床醫學 (血管介入方向) |
1 |
要求:3年內有介入進修經歷。 |
|
40 |
工程師 |
碩士 研究生及以上 |
醫學工程技術 |
1 |
籌建針灸中心,為成立中醫針灸醫工研究所儲備人才。有三年以上醫工經歷。推進中醫針灸診療設施設備成果轉化,提升針灸技術的科技創新。 |
|
41 |
醫師 |
本科 及以上 |
中醫學/中西醫結合 (針推方向) |
5 |
針灸中心人才儲備 要求取得中級職稱 |